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法规解析 >正文

《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中鉴定材料提取交接等程序的通知》解读

时间:2019-11-13 来源:广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互为链接: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中鉴定材料提取交接等程序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委托我省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不含侦查机关设立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下同)实施鉴定活动中鉴定材料的提取、接收、保管和使用行为,强化对鉴定材料的管理,2022年3月8日,广东省司法厅、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卫生健康委和广东银保监局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中鉴定材料提取交接等程序的通知》(粤司规〔2022〕3号)(下称《通知》)。

  一、制定《通知》的必要性

  一是坚持依法治国,提高司法执法公信力的需要。通过进一步规范委托我省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实施鉴定活动中鉴定材料的提取、接收、保管和使用行为,强化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要求,规范司法鉴定执业行为,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

  二是弥补司法鉴定材料管理要求不足的需要。当前,针对实施鉴定活动中鉴定材料的提取、接收、保管和使用行为,并没有比较详细致的规定,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鉴定项目呈现多样化进程,通过抓住鉴定材料这个关键根基环节,为更好地支撑执法实践、遏制行业内的各种乱象,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应对我省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目前我省鉴定领域鉴定材料管理问题较多,如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虚假亲子鉴定案,就是因为未按要求提取鉴定材料导致。

  二、制定《通知》的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2016年3月2日司法部令第132号);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2年9月14日国认实联〔2012〕68号);

  

  《司法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开展亲子鉴定业务有关工作的通知》(2016年6月21日司办通〔2016〕40号);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司法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体化处理工作的通知》(2019年3月18日粤高法〔2019〕8号)。

  三、《通知》的主要内容

  《通知》全文共5点19项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对鉴定材料作出了基础性规定。

  一是明确了鉴定材料概念,按照性质划分为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按照作用划分为待鉴材料、比对样本和鉴定资料。二是明确了人身相关鉴定材料的定义和种类。

  对鉴定材料的提取进行系统规定。

  一是明确提取鉴定材料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时记录、实时赋予唯一标识、核实当事人身份、拍照存档等一系列要求。二是对司法鉴定机构、办案机关、其他单位等提取鉴定材料分别作出了针对性的规定,并分类细化实时记录要求。

  对鉴定材料的交接进行了严格规范。

  一是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只能接收委托人及其授权代理人提供的鉴定材料,不得接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的鉴定材料。二是对鉴定材料质证或确认进行了明确规定,办案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调解机构收取当事人提供的鉴定材料,多方共同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厘清鉴定材料质证或确认要求。三是规定了移交鉴定材料人员、邮寄方式移交要求;并对电子数据等特殊鉴定材料的移送方式做了特殊规定。四是要求鉴定机构收到鉴定材料后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指定的动作。

  明确了司法鉴定机构保管、使用鉴定材料要求。

  一是规定鉴定材料在鉴定机构内部流转过程应实时记录并签名。二是要求确保鉴定材料处于可控状态,包括鉴定材料的检验和损耗记录、鉴定材料的保管与销毁记录。

  对司法鉴定意见书记载鉴定材料信息要求进行了规定。

  一是明确鉴定材料基本信息中需要记载的内容。二是针对提取鉴定材料的主体不同,确定司法鉴定意见书中能否直接体现人的身份或者身份关系,且是否需要做特别声明。

  

  

  

  

  -2-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zwgk/zcjd/content/post_39015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www.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