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景“庭”好 “乡土味”中的司法为民——记海城市人民法院南台人民法庭
一甲子历久弥新,二十载风华正茂。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作为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人民法庭既处在践行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启动实施强基工程,涌现出一大批化解矛盾纠纷、融入基层治理的先进典型。
关上窗,孵化场传来的“乡土味”淡了,公路上车辆的轰鸣声小了,偶尔进出办公室的苍蝇也消失了。
“没办法,我们法庭紧邻交通要道鞍海路,对面还是一家孵化场,东面是农田,西面是南台箱包市场。”南台人民法庭庭长刘德育“嘿嘿”一笑,天一热,农村法庭就是这样。
我们多干点 群众少费心
除了写裁决书,刘德育很少回办公室,他的主要办公地点归纳起来有3处:法庭、诉讼服务站、田间炕头。
7月2日8时40分,一名女子来到法庭一楼大厅诉讼服务站立案,工作人员笑容可掬进行接待。“我们把诉讼服务站建在法庭最好的位置,就是要让群众觉得方便舒心。”刘德育说。
就在询问女子立案情况时,海城市南台镇兴隆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忠明打来电话,咨询调解村里一起土地纠纷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
副庭长郭慧文正好在一楼休息区约见立案当事人,就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立案指导。在刘德育和郭慧文半个多小时的耐心解释下,当事人立案后满意离开。“别小看这半个小时,可以免去当事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费用。”刘德育说。
我们多下去 群众少跑腿
10时许,一楼法庭门口已聚集很多等待开庭的当事人和律师。开庭期间,又有其他当事人来咨询,还有其他当事人或律师来交材料、调解……匆忙的脚步、喧闹的声音、急切的眼神,键盘音、争论声,这就是真实的派出法庭。
南台法庭案件受理辖区包括南台镇王石镇、马风镇、耿庄镇4个乡镇72个行政村,辖区人口13 万人。“今天我们这的法官吴文丛到村里做判后答疑去了。”郭慧文说,每天至少有1名员额法官“下乡”已是法庭3名员额法官的常态。
因为庭审时间长,12时40分庭审才结束,法官助理王振路出去买了4个卷饼。这时候,刘德育接了一个电话,和4件基层矛盾纠纷案件有关。刘德育边吃边支招如何化解,一个饼吃了35分钟。
我们少休息 群众多受惠
3月23日,海城市马风镇王官村的7名果农来到南台法庭,想通过诉讼要回6万多元被拖欠的“南果梨款”。郭慧文收到案件当天就与7名原告沟通,解决向被告送达的难题。
第二天,郭慧文带领书记员丁玲玲辗转找到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丁山堡村,一路打听,终于找到被告张某,并达成调解协议,只用1天时间就让7名果农看到了还款希望。3月25日星期六,郭慧文在休息时间又去了趟营口,将打印好的调解协议书交给被告,提醒其按期还款。
据悉,截至今年10月,南台法庭共受理民商事案件799件,审结案684件,结案率83.11%,调撤率66.38%。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首批新时代“五化”人民法庭以及新时代示范人民法庭。
原文链接:http://ln.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11/id/763347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霍健:“全能”法官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