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吃下定心丸
开栏语
自去年5月司法部部署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以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精心组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从今天起,陆续报道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推进“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走进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一座座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棚里的西红柿、西葫芦挂满蔓藤,绿油油的芹菜、黄瓜青翠欲滴。
村民费小坡靠经营蔬菜大棚稳定脱贫。前不久,他拨通了乡司法所所长赵广大的电话,“有个外地人给我打电话,想签合同,让我长期供应蔬菜,这样的话,我的收入就更稳定了。虽然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可菜都是在周边销售,要把菜卖给外地人,我怕吃亏上当。”
听了费小坡的话,赵广大笑了,“我们司法所帮助你审合同,有风险的条款咱不签。你遇到专业问题,直接拨打村法律顾问的电话进行咨询。我们给你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务,让你在小康路上吃下定心丸!”
过去,白云山村风沙大,到处都是盐碱地,费小坡一家四口挤在两间土坯房里,连菜和油都吃不起。现在,这里土壤疏松肥沃,产业发展兴旺,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快速推进,他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像费小坡这样的农民,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就会找乡司法所咨询。这得益于河南省司法厅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一体化建设。截至目前,全省选配1.3万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其中专业律师1.1万名,占比87.7%,高标准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仅2021年就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意见近20万条,现场服务超过10万次。
线上线下提供服务
“我咨询一下,在咱镇里能不能办理公证?现在有机农产品供不应求,时间宝贵,去县里耽误时间。”今年春节过后,兰考县司法和信访局时任局长窦战勇在考城镇查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时,一名村民急匆匆地前来咨询。
“你可以打电话预约时间,公证员提供上门服务。遇到法律问题,先打电话咨询,办事一趟解决。”窦战勇指着墙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值班电话说,村民听后高高兴兴地走了。
“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随着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群众需要的法律服务也在发生变化。”窦战勇深有感触地说,兰考建立以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中枢,1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骨干,464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脉络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把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在公众号上公布,点击相关菜单,即可进入相关页面,查看相关内容。
“现在群众都很忙,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我们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案件委托等服务,实现24小时法律服务‘不打烊’。”兰考县司法和信访局负责人孔德旺说。
与兰考一样,河南全省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治理模式,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省司法厅着力提升公证、司法鉴定公益服务能力,出台《河南省公证行业公益法律服务办法》,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进农村活动。
“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继续扩大,由36项增加至100项,公证机构每年开展公益活动不少于两场,公证员每年公益服务不少于50小时。司法鉴定机构对涉农经济纠纷提供文书、痕迹等鉴定服务,推动在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设司法鉴定窗口,提供公益咨询服务。
快速解纷为民解忧
“我们急着去下一个工地打工,现在包工头还拖欠13462元工资。这可怎么办?”2021年9月底,在巩义市某工地打零工的杨某等6名农民工来到河南魁达律师事务所咨询法律事务。律师韩有芳、郑田雨问明相关情况后,认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当即代他们向巩义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你们安心去务工吧,我们把工资讨要回来后,及时通知你们来领。”送走6名农民工,韩有芳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承办此案,经过调解等程序,最终把拖欠的工资款如数追回。
“我们没花一分钱,真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工资。”杨某眼含热泪说。
“建立快速解纷机制能够把群众从琐碎纠纷中解脱出来,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小拖大’‘大拖炸’‘民转刑’等现象。”河南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全省各县城的律师事务所都挂牌成为法律援助联络点,能够快速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河南省司法厅紧紧围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平安创建目标,开展农村基层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活动,综合运用司法所、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5种力量,集中化解涉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经济纠纷、基层治理等5类易发多发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为进一步深化“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品牌活动,河南省司法厅在河南法律服务网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并与中国法律服务网互联互通,建立转办衔接机制,持续深化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助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仅2021年就为1.9万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2.2亿元。
解疑释惑坚守法律底线
“村子里的食品厂将污水排到村里的河道里,我们多次找食品厂,问题也没得到解决。我们实在没办法了,能不能去食品厂堵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值班的律师吴心阳接到了正阳县某村民代表打来的电话。
吴心阳当即判断这是一起群体性案件,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冲突,导致纠纷进一步扩大。他在电话中说:“维权必须通过合法途径。如果堵门堵路,轻者是治安案件,重者可能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这样,村民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维护,还可能因为维权方式违反法律规定而受到法律制裁。”
“这是一起侵权案件,你们应当及时固定证据,对侵权人、具体侵权行为、侵权后果等进行拍照录像取证,证据收集齐全后,可以和工厂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另外,检察机关有权就环境污染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你们也可以向当地检察院反映该情况。总之,维权不能违法!”吴心阳的法律分析打动了村民代表。
“每解答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一次法治宣传,让坚守法律底线的理念深入民心,增强守法意识。”吴心阳感慨道。
河南省司法厅明确要求,值班的律师在接听法律咨询服务热线时,对于涉及的群体性案件,要注意对来电群众进行有效疏导,专业耐心地解答问题,指导群众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河南省司法厅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成立以厅党委书记、厅长赵会生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以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牵头,普法、律师、人民调解各部门协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贯通一体,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传播法治理念,引领带动群众学法用法。
原文链接:http://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ggflfwx/fzgzggflfw/202206/t20220627_4585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精准发力出实招 多措并举见实效
下一篇:推动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