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策法规网!
政策法规网

首页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遵义中院未审庭: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

时间:2019-11-13 来源: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对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法〔2022〕196号),对5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其中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获评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4月,遵义中院未审庭成立。岁月如梭,初心亘古不变。在市中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把法治的种子播散在少年的心中,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隐秘的角落;把严惩侵犯未成年人犯罪落到实处,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强化;用心用情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从源头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持政治定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实干作为,凝心聚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奉献法院力量!

  ——遵义中院未审庭庭长 张海波(图第二排右一)


  遵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于2009年4月2日成立,是贵州省中级法院首家独立建制、三审合一的少年法庭。近年来,该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审判职能,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规范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四个机制”,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护:

  

  

  

  一是坚持“三审合一”审判机制。该庭始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严把案件质量关。近三年来,该庭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1件162人;共审理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62件,涉及被害人900余人。2022年4月以来,该庭实现未成年人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大少审”工作模式,已审结家事纠纷案件180件,调解结案46件,实现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家事矛盾化解的“双赢”。

  

  

  

  

  二是坚持“一令一会两书五回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该庭建立《家庭教育令》、家庭教育指导会、《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家庭教育责任承诺书》、家庭教育指导回访相互结合工作机制。今年该庭已发出《家庭教育令》13份、签署“两书”210份,所发出的贵州省首份《家庭教育令》,经报道后获得上万网友点赞;该庭牵头在全市成立贵州省首批“法院+妇联”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已召开家庭教育指导会30余次;因成绩显著,已有500余人次前来观摩。

  

  

  

  

  

  

  三是坚持“1+N”多方联动全面保护机制。该庭与市妇联共同建立“红城有爱 法护未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与团市委共同打造“遵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与市教体局共同出台《遵义市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实施方案》。该庭近三年来发送司法建议函70余份,堵塞未成年人管理漏洞。

  

  

  

  

  
四是坚持多维度、广覆盖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近三年来,该庭所有正式干警均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组织全市青少年走进法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200余人次;聘任“红城青少年法治宣讲员”15名;进入50余所中小学宣讲法治课,近万名学生从中受益;编纂《法治相伴 关爱成长——青少年普法宣传手册》并印发2万余份。

  


原文链接:http://www.guizhoucourt.gov.cn/ajbd/24849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策法规网 zcfg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