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三位一体”诉源治理工作法回应多元司法需求
思明区是厦门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6.4万人,人员流动性强、结构较为复杂,矛盾纠纷具有量大、多元、复杂等特点。
近年来,思明区人民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反映的诉讼耗时长、花费高等难题,打造一站式综合性诉源治理中心,一手抓末端、治已病,一手抓前端、治未病,及时、高效、便捷地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自2020年6月中心成立以来,调处各类纠纷6.5万余件,成功扭转万人成讼率持续增长的趋势,2022年同比下降1.3%。
联动预防
止矛盾纠纷于未发
如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思明区人民法院积极构建由党委领导、法院主抓、部门协同、法律职业人广泛参与的纠纷预防共同体,创新纠纷联动预防3项机制。
新公众风险预警机制专门针对普遍性、趋势性的法律风险,向公共服务机构或不特定社会公众发出《风险警示告知书》,预防纠纷产生和蔓延。2020年以来,针对航空售票监管漏洞等问题共发出风险警示告知书26份;会同银保监排查出高风险客户3000余人,有效防范信贷资金转贷、挪用问题转化为矛盾纠纷。
而完善行业治理纠偏机制则更加“专业”,充分运用司法建议、态势分析通报、信息专报、审判白皮书等形式,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矛盾风险的预测预警。先后发出司法建议203条,推动市场监管局等行政机关完善规范性文件,有效减少行政纠纷;发布涉金融、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审判白皮书6份,向20多家行政机关提示近百个执法风险点。
通过建立全民守法引领机制,综合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各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等主体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典型事例,以案释法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全国首个公民司法体验基地、小法官夏令营等特色品牌,邀请人大代表、学生等群体参观体验司法活动,营造崇尚法治社会氛围。
多元分流
解矛盾纠纷于非诉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思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多元解纷“三化”做法,让纠纷止于诉前、化于未讼。
团队专业化。整合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资源,邀请高校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领域人员437人加入特邀调解员队伍。对接31家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各部门、行业调解平台专业化、职业化优势,吸纳33家特邀调解组织入驻中心开展调解工作,设立婚姻家事、劳动争议等11个专业调解团队,成立海丝中央法务区内首个“知识产权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室,最大限度地实现“行业纠纷由行业解决”。
平台在线化。打通“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四大诉讼服务平台,创造性设立当事人申请调解制度,实现“调、立、审”线上办理。依托诉非联动平台与31家单位建立对接机制,实现司法确认当天申请、当天审核、当天确认。
解纷精准化。针对矛盾纠纷多发的“类案”,由专业审判执行团队制定精准化的解纷模式,先后创新民间借贷“三三”治理模式、物业纠纷“送达+调解”模式,交通事故“道交一体化”调解模式,其中民间借贷新收案件数自2020年以来实现“三连降”。
衍生治理
终矛盾纠纷于一案
针对执行不到位易引发次生纠纷的问题,建立“执前调解四步法”,进行衍生纠纷治理,防止“一案生多案”。
“阅”,执行立案后,依托“一站式”执行服务中心,进行深度阅卷和归类,由立案关口统筹把握系列案件整体情况,精确界定执行案由。
“评”,听取申请人调解意愿,了解义务人的财产状况及判决生效后的敦促情况,进一步评估执前调解的可行性,将具备调解条件的案件导入执前调解程序。
“解”,选定典型案件开展示范调解,形成示范判例向当事人提供合理的结果预期,促进同类案件批量化解。
“访”,对执前调解案件进行后续跟踪,确保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2023年1-10月,执行类诉源案件新收15340件,下降3.35%。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12/id/77017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