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法院:写好“法文章” 留住古城魂
走近南平建瓯,探秘建瓯1800年来沉淀下的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福建其“建”之一字,便是取自于建州府建瓯之“建”。一“府”之地,文韵流转,建瓯古文化,是郡、州、府的大区文化。是福建省走向文明昌盛的大气文化,在福建文化发展历史上功不可没。
“某某某,到此一游”在建瓯古城墙边,建瓯法院法官摸着被刮花的古城墙,长叹一声,感到十分的心痛。文物与文化遗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保护好文物与文化遗迹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如何争当文物与文化遗迹保护“先锋队”,建瓯法院主动融入城市品牌,在古建州的生态、文态、业态上齐发力,写下守护文章,让历史文化和特色生态交相辉映,留住古城之魂。
建生态价值实现中心
护航生态古建州
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园区,起源与元末清初“植杉一株,偿栗一斗”的人工林,也是全国唯一以人工林起源的自然保护园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诺曼教授评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
为打造“绿海金欧”,司法守护古城“绿名片”,建瓯法院在万木林自然保护园区设立生态司法教育基地、生态文化与司法保护协同实践中心,福建省人大檀云坤副主任、省政协张兆民副主席等各级领导30余人次莅临指导,成为建瓯市党员教育和中学生课外教育实践“新热点”,3万名各界人士接受听到了建瓯古今两位著名人物植树护林的“万木林精神”,潜移默化间接受了古生态文明理念的洗礼。
第二批“福建省最美古树群”建瓯市擎天岩名木古树群迎来一批新客人,建瓯法院巡山小分队踏在林间小道,“守护古树人人有责”的喇叭声在林间此起彼伏,报告队长,这片茶山是不是又侵入古树保护群落范围了?”一名法院巡山小分队的干警发现这片熟悉的林地边际发生了变化。
他们连忙和护林员进行勘验,“确实前进了,这片山是老陈的,咱们得找他去。”护林员对着图纸发现了端倪,当天下午,陈某即收到了建瓯法院发出了《名木古树巡护令》,责令其立即停止侵害,退出茶田,履行名木古树养护义务。
这是今年来,建瓯法院加强古生态守护的有益尝试,通过认养名木古树群,开展定期巡护,签订管护协议,推动古树保险等各种形式,把千年以来树王、名木继续留给这片古城热土。围绕古生态保护,建瓯法院正在逐步打造,围绕万木林教育基地、“千竹林三产与林业协同发展基地、“复绿补种基地”等示范基地,以笋竹特色产业为主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司法研究与保障中心,用司法助力闽北的“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建朱子理学实践中心
护航文态古建州
“闽江上流建州府,理学名城有温度;建溪唱诗芝山和,满城春风人舒服……”在建瓯原创方言歌谣《理学名城谣》中,稚嫩的童声唱出了对家乡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深深自豪。建瓯全方位高水平复兴“理学名城”,重建五经博士府、环溪精舍、朱在墓、朱子家祠等理学文化建筑,深化拓展千年文脉的“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
建瓯法院利用城区法庭比邻朱子文化核心区位优势,将理学与司法融合,创新家风家训调解法,改变传统法庭严肃氛围,展示温良厚重的理学气象,治家齐家的家风文化,传达责任担当、亲情维系、宽容理解等伦理价值。打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接待学校师生参观学习300余人次。组织开展“寻理学文化遗存 扬崇法向善之风”朱子文化研学活动,访古城遗迹、树家国情怀,首批参与师生38人。这些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发挥传统文化“定分止争,以文化之”的作用,为司法增添文化的厚度、道德的深度、亲情关怀的温度。今年以来,法庭诉前劝和挽救危机婚姻20个,进入离婚诉讼的当事人中71.5%在调解员的帮助下达成调解,消化了潜在的社会矛盾。
迪口镇郑魏村是全国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现存元、明、清时所留下的民居院落30余座。在村中众多的古建筑中,有着这样一处貌不惊人的古屋建筑,其大殿主体为公元1308年所建,也是福建目前唯一确证的元代木构。 当地村民总是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这座福善堂经历了七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见证了村里好几代人的成长,当地人常在这进行一些民俗活动。”建瓯法院构建“横向联系”渠道,院长带队实地走访调研,与市文体旅局、当地党委政府开启“政府引导+司法助力+社会参与”的古村落保护合作新模式,率先在迪口镇郑魏村设立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工作点。
传承城市文脉是建瓯法院服务中心建设的抓手,“历史文化街区活化”项目征迁、古建筑保护、理学与审判相融,正用新事例、新成效,用有力量、有温度的司法工作回应故建州文脉保护需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重点产品服务中心
护航业态古建州
“天下之茶建(今建瓯,古称建州)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诚如宋朝周绛在《补茶经》中所写,北苑贡茶乃宋代茶饮“顶流”,北苑御焙遗址,作为迄今考古发现的最高规格的皇家茶署,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国保级涉茶遗址。以茶产业为代表的业态正大步向前:设计“建”字品牌和“建瓯小吃”的标识,深挖“建州味道”的文化底蕴,讲好“建州味道”的故事,开展“建”字系列商标的申请和保护……建瓯法院“敲门”问需服务当地特色产业集群,百名法官进百企,进行“法治体检”。
“今年茶叶市场销售情况咋样?在茶叶销售过程中,你们要注意保留电子或书面证据。一旦发生纠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茶叶采摘园里,法庭干警为正在忙碌采茶的茶农话家常、普及法律知识,发放民法典、安全生产等法律宣传资料,详细解答茶农们在茶叶销售、劳资纠纷等方面的疑问,不断提高茶农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随着茶产业的日趋兴旺,茶叶款往来纠纷成为典型涉茶案件,建瓯法院承“案结事了”的办案理念,坚持当好茶企茶农间的“公道杯”。如某茶企以收购茶叶残余农药超标为由,拒付货款5万元。考虑到茶叶款的背后是茶农一季的辛勤劳作,而茶企加工不合格茶叶产出次品也遭受损失,法院干警十分为难。承办法官主动上门“唠家常”的方式,到车间、地头找茶企茶农了解事情原委、软化双方态度,终于让各执一词、尖锐对立的原被告坐到一起,“老李,你知道吗?你给我的茶叶加工出来都臭啦!”“老陈,你知道我这个人,起早贪黑,忙了一年,还不是为了生病的孙子……”经过法官十余次上门组织沟通,双方把话说“敞亮”了,心结也就解开了,终于对茶叶款偿付达成一致。建瓯法院既为企业经营纾困解难、也让茶农获得应有的报酬,获双方当事人点赞。
建瓯法院将因时因策,积极回应多元司法需求,抓实公平与效率这一永恒主题 ,认真履行审判职责,把千年建州的历史文化守护好,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链接:https://fjfy.f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11/id/765545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