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句口头禅很“经典” ——记天津海事法院法官陈文清
“陈哥,这个案子咱直接公告送达了吧?原告提供的那个被告的工商登记注册地址早就没有了。”清早,法官助理拿着被退回来的传票,问天津海事法院的法官陈文清。
正在整理办公桌的陈文清停顿了下,“你把材料给我,我看看咱再说”。他边吃早餐边翻遍所有的证据材料和工商登记材料,没有什么收获。他又上网搜索了一下该单位的相关信息,一则最新的招聘信息瞬间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根据上面的信息,陈文清辗转联系上了人力资源的同志,将情况解释清楚后,最后找到了公司法务部门。
他将助理叫到办公室提供了新的联系方式,“按照这个地址给他们送达。”“陈哥,厉害啊!”年轻的法官助理很意外。“哪有什么厉害不厉害的,就凡事多干一点!”陈文清又说了他那句经典的“口头禅”。
“凡事多干一点”,陈文清会在诉前保全后为当事人多想一点,尽力促成当事人达成共识,使得双方当事人共同自愿选择中国法院办理案件。
“凡事多干一点”,陈文清会在办理执行异议案件中,努力做通异议人与申请执行人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执行和解,配合执行庭将多年未结的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顺利执结。
为了群众的期待
“凡事多干一点”,不只是陈文清的口头禅,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群众对一名法官的期待。
2009年3月,黑龙江省饶河县一农民夫妇的独生子杜某在跟随一艘河北籍的渔船出海作业时落水,经搜救无果。4年后,天津海事法院宣告杜某死亡。
这对年近6旬的老人,丧子后一夜白头。给儿子讨个说法,成为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全部勇气。老两口针对船长提起海上人身损害赔偿诉讼。
看完卷,陈文清直皱眉,材料太少了,起诉时距事故发生已长达5年。杜某夫妇只起诉了事故发生时的船长,依卷内的证据,连真正的船主和雇主都无法认定。
为了保证两位老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执行难”,陈文清详细地向他们解释了什么是财产保全,以及怎么申请。老两口听得直摇头,“法官,俺们都是种地的,你也别说这个,俺们听不懂,也没有钱。船在那儿停着,他们怎么就不赔俺们?”
陈文清没再多讲,及时追加了船东李某为适格被告。可不幸的是,李某不光身患残疾,无财产可执行,且船舶在审理过程中已过户他人。
陈文清在发现被告可能转移财产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启动了天津海事法院首例依职权对渔船燃油补贴的保全,并以此为契机开始寻找突破口进行背对背调解。
陈文清很明白,这个案子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明晰,非常好判。可判完之后呢?如果无法执行,矛盾不止没解决,还会变得更加激化。
“这是你的船,杜某确实是在船上发生的意外,你肯定是要担责的。你再看看他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今后可怎么过啊?而且你要是不赔,这船肯定卖不了!”陈文清劝李某。他又劝两位老人,“咱们得往前看,法院要是判下来,船东的条件你们也看见了,有相当大的可能拿不到钱。另外,孩子在船上工作这么多年,船东对他视如己出,咱们也要互相体谅嘛。”就这样,他来来回回调解了20多次,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当天,杜某夫妇拿到全部和解款项的时候,老两口抱着陈文清失声痛哭。
这时,陈文清也湿了眼眶。
法官的意义
作为一名年轻法官,陈文清也不是一直就这样“卷”,这样爱“多干一点儿”。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之初,他并不理解成为一名法官的真正含义,也无法预知未来工作的艰辛。
2007年,陈文清从大连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研究生毕业到了天津海事法院。与之前想象的穿法袍敲法槌审案子不太一样,他要从书记员开始做起,每天都是发传票、联系当事人、做庭审记录……事情琐碎又繁多,日子一眼看不到头。尤其是和同学讨论完近况后,“这真是自己的理想吗?”他无数次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直到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他与时任副庭长因为船东拖欠船员工资出差去外地扣船。当时正值盛夏,两人冒着酷暑,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第二天凌晨两点才抵达目的地。陈文清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一进酒店就一头扎在了床上。结果副庭长几分钟之后就喊他出发,“文清,洗把脸,换上制服,咱们赶紧上船送文书。”陈文清不想去,“都到这儿了,明天再去吧,我太困了。”结果,副庭长用不容质疑的口吻对他说:“如果现在不去,等船卸完货离港,下次再找到它就不那么容易了。船员的工资涉及许多个家庭的生活,绝对拖不得。”
陈文清挣扎着爬起来,和副庭长一同往船上赶去。路上,副庭长还详细地教陈文清扣船需要的流程,叮嘱他,“天黑,爬船的时候可得小心啊,要掉下来可不得了。”
等他们两人完成扣押手续等一系列工作后,下船时已是早晨4点。港里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只能步行进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好照在他们身上,像穿了一件“金色战衣”,周边是勤劳的早点摊主的叫卖声,副庭长招呼他,“走,我请你吃早饭去!”
那一刻,陈文清从副庭长的眼睛里看到了满足。
那一刻,司法为民的种子也深深地扎根在他心中。
就这样,陈文清不断地自我怀疑,又不断地生出更深的热爱和更坚定的信仰。
为百姓服务到家门口
急群众所及,想群众所想,是陈文清“凡事多干一点”的应有之义。
陈文清曾长期在天津海事法院曹妃甸法庭工作。由于吃住都在派出法庭,工作和生活无法严格区分,陈文清拿法庭当了第二个家。
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其实陈文清的老家在秦皇岛,海事法院在那儿也有派出法庭,同事都劝他找领导换个法庭,他婉拒了同事的好意,“工作哪能挑挑拣拣,组织这样安排肯定是有充分的考虑,我不能因为个人情感就向单位提要求。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为了妥善处理各类案件和接待外地赶来的当事人,陈文清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态;半夜或周六日去扣船,更是家常便饭。
他曾审理过一起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纠纷案。双方当事人分别是渔船船主和船员,因海上作业致船员受伤引发赔偿纠纷。虽然双方同属一村,但因对赔偿金额预期差距太大,言语不和以致矛盾激化。
9月1日,随着禁渔期结束当地正式开海,为充分利用捕捞作业时间,渔船一般都是凌晨3点出发,夜间8点左右返航。为了不耽误渔民的生计,陈文清特意选择渔船归航后,晚上8点多进村上门进行实地调解。
怕自己年轻压不住场,陈文清还专门请特邀调解员、村支书加入到调解中,分头化解双方矛盾,谋划调解方案,缩小诉求差距,既从根本上解决案件纠纷,又使双方不伤和气,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当事人看着忙得连水都没喝一口的陈文清,心服口服,“头一回见法官专门晚上到村里上门调解的,还一直到半夜,真正为我们老百姓服务到家门口了。”
凡事多干一点的陈文清,审判之余还爱琢磨总结。他执笔起草了《天津法院船舶碰撞案件审理标准》,参与编写的司法标准化丛书成为天津市法官培训教材,撰写的关于如何利用海事相关网站进行案件审理的《海事法院利用互联网助推海事审判效果好》被最高人民法院内参采用,参编的《海事海商法律适用注释书》成为审判人员手边案头的工具书。
书记员工作期间,向法官师父们虚心求教;审判一线工作期间,做群众工作和审判工作的激情挥洒;审管期间,服务审判的沉淀积累,让陈文清紧握法槌的手更加沉稳,当事人服判息诉,也让他先后获评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有所热爱,认为值得,愿意付出。陈文清时刻记着入院之初追随副庭长扣船后,走出港口迎接朝阳的那一缕霞光,那样温暖,那样明媚。
原文链接:https://tjfy.t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07/id/741664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吴玉萍:一路前行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