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论坛 | 胡建福:领悟精神要义 锤炼过硬本领 奋力谱写审判工作现代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要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破解“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时代命题,全面提升堪当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设重任的能力本领,奋力谱写审判工作现代化新篇章,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扛牢政治责任,在深学细悟中提升政治能力。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是把方向、把大势、把全局的能力,如果政治能力不过硬,其他能力就会“跑偏”“走样”。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对人民法院的绝对领导贯穿司法审判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自内心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做到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自觉把法院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找准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结合点、着力点,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司法服务举措,推深做实服务大局“五项重点工作”,确保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要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牢记案件背后有政治、案件背后有风险,旗帜鲜明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以现代化司法审判厚植党执政的政治根基。
坚持系统观念,在科学运用中提升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决定工作能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思维能力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法官对矛盾纠纷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影响诉讼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影响审判工作现代化成效。要辩证把握“公正与效率”的永恒主题,系统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善于从系统的、矛盾的、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善于运用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审判智慧推动讲政治和讲法治的统一,避免陷入“教条主义、机械司法”困境,努力实现案件办理“三个效果”相统一。要找准司法审判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治理革命中的职能定位,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树立能动司法、“抓前端、治未病”、双赢多赢共赢等现代化审判理念,善于对个案、类案抽丝剥茧,深入调查研究,挖掘案件背后的问题、原因和规律,用好司法建议助推社会治理,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诉源治理效果。要守正创新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构建科学的、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中国特色互联网司法、司法人工智能、司法大数据应用水平,以数字正义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聚焦主责主业,在笃行不怠中提升实践能力。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一场深刻变革、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多坡要爬、很多坎要过,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审判执行新型疑难复杂问题还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都需要涵养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思维、提高法治素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紧扭住主责主业这个核心,强化主动学习,注重专业训练、岗位锻炼、实践历练,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锻造成为业务精湛、堪当重任的法院铁军。要传承工匠精神,树立精品意识,在统筹“三大审判”,畅通“三大环节”上下功夫、出实招,做精刑事审判,做强民商事审判,做实行政审判,做优立案执行,切实满足时代所需、人民所盼。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证据审查、一场场法庭审讯、一份份文书撰写,既阐明事理,更释明法理、讲明情理,把案结事了、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努力使司法审判的“文本法”符合人民群众的“内心法”,变“案结了事”为“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奋力答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之卷。
原文链接:http://hngy.huna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12/id/76878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